文/夏秋
你好,又是周五。欢迎来到每周观影推荐,这里是夏秋。
(资料图片)
我之前一直在构思一部悬疑小说,大概是想写一个人原本良善,过程经历种种,被社会环境以及周遭人事物步步逼迫,于“温水煮青蛙”的节奏下,终至犯罪。
以时间为界,双向叙事。
一条线从主人公最初的纯真面貌出发,开始讲述TA的人生际遇,群像描绘为主,主人公只是其中一员;
另一条线从主人公遗留下来的犯罪现场(杀人放火)调查开始,从警察的视角展开,通过对案件抽丝剥茧般的调查,对死者所涉社会关系网展开全面排查,一一审问,也是群像。
通过回忆追溯,理清死者生前所做所为以及人际交往情况。
最后两条故事线交汇在主人公犯下罪行,也就是杀掉死者的那天,结局就是“杀人放火之夜”。
揭示出在上述群像中,究竟谁是真正的凶手、TA杀人的动机,以及周围人在这个终局犯罪行为到来之前,是怎样于有意无意间推波助澜,成为非法律意义上的“帮凶”的。
小说主要给大家展示一个原本的好人,最后何以会杀人放火,主旨大概是“雪崩到来之时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”。
但因为笔力有限,阅历寥寥,所以idea一直在脑内盘旋,并未落到实处。
至于今天为何把这个小说思路写出来,还源于前一段时间刷的一部韩影,名叫《不可饶恕》。
影片故事当然和我前面讲的这个小说构思不一样,甚至没有丝毫关系。
但不知道怎么回事,在要给大家推介这部片子的时候,自然而然地就把我始终萌芽在摇篮中、以后可能也不会真正有所输出落地的写作思路分享出来了。
大概是我觉得,在一个人犯下罪行的时候,所有人都是不可饶恕的吧!
一人犯罪,众生皆是同谋者。
好了,迁移发散的太多了,言归正传,咱们来聊一聊电影《不可饶恕》。
一场精心策划的复仇,要悬疑推理的,并不是“谁是凶手”,而是作为凶手的TA,为何这样做。
凶手亲身入局,手染鲜血,自编自导一出大戏,甚至不惜搭进自己,只为影片最后十分钟,看到那个曾经参与审判案、明知事实真相却有选择性地陈述,相当于推波助澜落井下石,的那个人,被自己的手段所惩罚,自食其果后的歇斯底里。
TA说:“不要让我一个人玩弄你女儿,你也一起来参与”。
最残忍的是什么呢?复仇者把你最深爱珍视的作为把柄,以此摆布控制你,最后还利用你的擅长你的专业,在你无知的情况下,将其作为摧毁你所珍爱之物之人的“那把刀”。
可悲亦可怜,但一切的不可饶恕,如今的咬牙切齿,也可以说是人的咎由自取。
如那句耳熟能详的话: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”,对于已然发生的残忍事实,他当然可以咆哮崩溃,但怎么说呢?
有些错误不可饶恕,命运早已在暗地里安排好了惩罚,需要一个人用生命来抵罪。
当年得不到法治正义的受害者,如今变成了施暴者复仇者;
当年对真相缄默不语、以为只是专业范畴内的一个小错,只是一个含混不清的声明而已,如今,他见识到了虽迟但到的惩罚。
有一位网友对此片的评论,在我看来,特别振聋发聩,分享给大家: “我们喜欢看复仇片,可能是因为这世间痛苦太多,公正极其稀少,而我们又习惯了隐忍甚至将不公合理化。但复仇者总是黑白分明,他们如同战士,精心设局,带着必死的决心去执行,他们有某种古典气质,那时的人会选择决斗,以死明志,因为坚信人不能苟活,有些价值是值得付出生命来捍卫的。比如公正,荣誉,纯洁,还有爱情。”
现实真是让人唏嘘不已。
或许这世间,不公不正,太多太多,多到一个普通的、平凡之人,必须得用非常规手段,才能进行正义的伸张。
你我皆凡人,均有人性的弱点,不求清气满乾坤,只希望,在最基本的是非判断、黑白立场,以及善与恶的选择中,不要不作为,亦或是做出错的行为吧!
毕竟,错了就是错了,那些覆水难收永远不可能也无法纠正的错误,若是不可饶恕,便要以命相抵。
完
图片来源于电影《不可饶恕》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