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象一下,当你忙得不可开交时,却发现孩子手里紧握着手机而不是笔。
或者在学校的群聊中,频繁提到孩子缺勤或迟到的情况,使你心跳加速,面色泛红。
就在一瞬间,愤怒、失望,甚至绝望的情绪顿时涌上心头。你想发火、责备,将手机从孩子手中抢走,但又心知肚明:
(资料图片)
这样的做法,根本就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。
其实在这个时刻,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心理学家克里斯廷·内夫的自我关怀理论,从中获取启示。
内夫主张,我们需要学会更好地关心自己和孩子。
自我关怀的核心,包括对自己的善意理解、理解人性的共性、以及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体验。这些比较宽泛的教育理念,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。
作为孩子的榜样,我们可以在每天结束时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:
思考自己在与孩子的交流中,是否存在可以改善的地方。
比如我们可以尝试,更多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,让孩子更了解我们的世界,并在交流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。
同时,父母需要留意自己在育儿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,比如是否有事情本该做但没有做,是否有需要向孩子道歉的地方。
这个过程中,我们可以向孩子展示如何承认错误,并且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修正错误。
这样,孩子就能学习到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,并且学会积极地解决问题。
除此之外,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自我关爱的措施,例如减轻压力、缓解疲劳等,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,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加快乐、自信。
同时,在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时,我们需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关怀。
遇到事情和挫折,父母不应一味地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,而应该以温和的语言、关怀的态度去纠正孩子的问题。
当孩子犯错误时,应告诉他们,我们关注的是他们的行为,而不是性格。
他们不该因为犯了错误,而觉得自己是失败者。父母需要以慈爱的语调传达关心,鼓励他们进行改变,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。
此外,我们还可以向孩子传递更多积极向上的信息,比如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,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,教育他们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等,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。
有一个真实的例子,曾经令我印象深刻。
邻居的孩子经常迟到、缺勤,学校的成绩也不好。这些问题不仅令孩子本人感到沮丧,也让他的父母感到不知所措。
他们曾试图通过斥责孩子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,但事实证明这样做并没有什么效果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开始意识到:
自己家孩子的教育问题,可能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解决。
于是,他们开始尝试实践“自我关怀理论”,试图通过更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,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原因,而不是仅仅责备孩子。
他们还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,努力减轻压力,从而更有耐心地应对孩子的问题。这些努力逐渐取得了成效。
他们发现,随着亲子关系的改善,孩子的行为和学习状况,开始逐渐变得更好了。
这个例子说明,自我关怀的原则既适用于孩子,也适用于成年人。
在处理亲子关系时,不应只责怪自己或孩子,而是需要关心自己和孩子的内心感受,以此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。
因此我们要记住,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,比简单的教育更为重要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,也要关爱自己,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。
此外,我们可以通过定期与孩子交流,与孩子共享乐趣,了解他们的喜好和需求,就此建立起亲密的关系,让孩子更信任自己,也更愿意接受引导和教育。
总的来说,亲子教育并非易事,但是通过自我关怀,可以更好地处理面临的问题,并帮助孩子健康成长。
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,要先关怀自己,然后再去关怀孩子,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,帮助他们在学业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。
因为学会关怀自己,是成为优秀父母的第一步。
标签: